XM集团

人生自有痴情者(2025年01月18日)

XM

琼瑶的小说我没有看过,但她的影视剧支配了我们这些80后的童年和青春 。小时候电视里第一部放的叫《婉君》。小婉君金铭一个出场特写 ,所有阿姨妈妈都在喊:怎么有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啊!琼瑶斯人已逝,关于她的作品她的私生活有很多争论,但应该统一的意见是:琼瑶影视剧里的女主角都是美人。而且她擅长发掘新人 ,捧新人 。“琼瑶女郎”是比“谋女郎 ”“星女郎”大得多的一个群体。

文学才华编剧才华先不谈,琼瑶的作品展现首先是非常有规划的,可见她的商业头脑。金庸15部小说——“飞雪连天射白鹿 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外加一部《越女剑》,是别人给他的总结 。但琼瑶是非常有意识地一直在写系列。系列有什么好处?就是你看了其中一个,就会好奇这个系列里其他还有什么 ,还会找来看。大多数人都有的集卡癖 、集邮癖 ,很早就被琼瑶拿捏了 。

比如,《婉君》在的那个系列叫《六个梦》 。看完婉君,所有阿姨妈妈们都在讨论剩下的五个梦是什么。于是在万千期待中 ,《哑妻》《三朵花》先后出现在大陆荧屏,开启了一个属于琼瑶的电视剧时代。最后一梦《青青河边草》,接着就是《梅花三弄》 ,最后一弄《水云间》完结,跟着《两个永恒》 。今年一部看完,明年看下一部。

《六个梦》只是小说的一个系列 ,在新闻里有提及,但下一个系列就有了主题曲:“看世间多少故事,最销魂梅花三弄 ”。听到了吗?预告 ,这是三部曲 。再下一个系列,光预告给观众说系列的主题叫《梅花三弄》也不够了,直接在插曲里告诉你下一部的名字:“天上有新月如勾 ,地上有烟锁重楼”。你就说看《新月格格》看得欲罢不能的观众 ,期待不期待什么叫《烟锁重楼》?

这些策划固然不一定是琼瑶自己的创意,但绝对和她自己非常早介入新媒体,开始把自己作品电影化和电视剧化有关。在传统作家中 ,可以如此精准地把控自己的作品ip改编,并且把控的能力如此优秀的,除了琼瑶之外 ,没有第二个 。她对时代的敏锐度,对新媒体形态的敏锐度,对受众口味变化的敏锐度 ,超过绝大多数生意人。做个不恰当的比喻,写作者的商业敏锐度这个角度,大概只有现在的咪蒙有两三分她的样子 ,当然成就远远还不如她。(并没有踩琼瑶捧咪蒙的意思,仅从商业敏锐度而言 。)

琼瑶的创作花期非常非常长,能写那么多年 ,并且一直写一直卖一直有人看 ,又是另一个奇迹。

当大多数作家在一两成名作,之后就每况愈下只能靠成名作吃下半辈子时,琼瑶在年届花甲的时候攀上了新的高峰 ,写出拍出了《还珠格格》。还改编了早年作品《烟雨蒙蒙》,变成了《情深深雨蒙蒙》 。改编费了她很大的心力,虽然保留了故事主线 ,但吸取《还珠》的经验,开始有意识地加入观众喜欢的轻喜剧风格,甚至改掉了她自己原本非常喜欢的茹萍的结局 。让一个为小爱要报复要自杀的配角 ,汇入时代洪流,变成了抗战救亡的白衣天使。这种自我革新、自我颠覆,实在不像一个已经成名的创作者。

因此说起琼瑶 ,如果以为她写情情爱爱,写痴情,恋爱脑 ,自己也有许多风流韵事 ,那便只是个情感动物,可是大错特错 。作为一个跨时代的长红商人、制作人 、创作者,她拥有的理性、自律、专业 ,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。

经典的琼瑶电视剧画面,一定是一个噙泪的大美女。关于琼瑶要求女演员怎么哭,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熟知的段子 。但其实作为一个看琼瑶剧长大的人 ,如果我要给琼瑶剧女主贴标签,第一个贴的是“刚烈”。

中学时候看柏原崇版《恶作剧之吻》,男女主约定了期中考试没考到什么名次 ,女主就搬出去。结果没考到,然后,女主开始卖萌耍赖就是不搬 。我当时惊讶地问一起看的同学:这也行?这么言而无信也行?这是女主?

《梅花烙》里从头哭到尾的小白花是会毅然殉情的;《还珠格格》里娇娇柔柔的紫薇 ,是会对皇帝说,“你怀疑我娘,你就不配当我爹 ”的;《望夫崖》里的康梦凡 ,是可以九死无悔地站成望夫石的……更不论《青青河边草》里以为爱人移情别恋转身就走的青青;《烟雨蒙蒙》里宁愿挨鞭子宁愿当歌女也不愿意认错的依萍;《一帘幽梦》里把假肢放在托盘上掀给负心男看的绿萍;《还珠格格》里激烈的小燕子 ,殉情的香妃,断发的皇后……

我前两年还在想,如果琼瑶写《甄嬛传》 ,甄嬛估计得知果郡王死了,会想办法找到皇帝控诉完,直接了断在甘露寺;如果琼瑶写《知否》 ,估计只有小秦氏一个够格当她的女主角。

眼泪是女角色的表象,爱情也只是琼瑶剧的表象。爱情代表的,是抗争 ,是冲破人伦枷锁,是踏平阶级不公,她写的爱情基本都是有反抗性的 。哪怕就是现在被骂得最多的《一帘幽梦》 ,被观众最不喜欢的紫菱,也是要大声追问:我没有姐姐绿萍漂亮 、聪明、有才华,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,我就不能被看到 ,被人爱吗?

琼瑶成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,当时的台湾还处在封建父权的时代,因此《窗外》石破天惊。琼瑶的爱情小说 ,伴随着70年代开始的台湾经济高速增长,伴随着“亚洲四小龙”的鼎盛时期。到了90年代,进入大陆 ,也是一路伴随着我们对外开放的高歌猛进 。“爱情”,并不光光是情爱,更重要的指代 ,是她的遗书里也提到的,“自由 ”“自我决定 ”“轰轰烈烈”“潇潇洒洒” 。

但在封建父权被打破后,几千年的伦常规则被颠覆后 ,又该何去何从呢?自由和homeless,只有一线之隔。

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几十年,现在的价值出路已经完全和消费主义挂钩。人的价值 ,经由发达的社交媒体 ,已经被高度抽象成哪一个档次的“消费者 ”了 。而要成为消费者之前,一定要先有钱,而有钱的基础 ,是社会奋斗的成功。

所以台剧《影后》被骂,又新又旧,女人不搞事业只会谈恋爱;我们的《好东西》、都市女权最后的指向 ,也成了一定要出国看Taylor Swift的演唱会。每个人都害怕变成loser,每个人都焦虑有没有出过国,每个人都在爱情面前左右算计:我到底能得到什么好处?

我在青春期里 ,为了标榜自己和一般女生不同,是不屑于看言情小说,也很愿意戳破一些粉红泡泡 、故作犀利的 。反而是人到中年 ,开始觉得,人生的意义多少存在于“被看见”的独一无二上。一心搞钱大把消费,就能留下痕迹 ,被看见吗?发无数条朋友圈 、小红书 ,就是被看见了吗?那社会竞争的失败者,就理所应当地,不配独一无二 ,不配被看见吗?

琼瑶的离开,或许代表着“爱情作为抗争和破坏”的结束。接下来,我有点期待 ,爱情能不能成为建设的基础 。毕竟,一段爱情里,我们天然会被另一个人看到 ,并且是独一无二的。

所以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
纪念一下一个能被称为时代文化符号的前辈 。